历时两天的2014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(第30届全国初中生数学冬令营)在巴蜀中学落下帷幕。有父母对在教育部取消奥赛加分的状况下,依旧举行数学冬令营感觉疑惑。其实,取消奥赛加分并没给奥赛本身带来大影响。昨日,记者从组委会获悉,今年奥赛的参赛人数是317人,和去年基本持平。
那样,奥数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?父母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思让孩子去学奥数的?学奥数的路上真的没乐趣吗?今天,大家一块儿听听父母、老师、学生的奥数心声。
父母:为让孩子学奥数妈妈三请名师陪儿念书
在中国,很多的父母让孩子去学习奥数,有些学生数学并不好,但父母的原因是:不管如何,奥数不光可以帮助升学,而且可以训练孩子思维,学学没坏处。张女性就是其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父母。
张女性的儿子小丁从三年级起学奥数。最初时是在学习英语的那家课外班学。“和所有当妈的一样,我每周都陪读,认真记笔记。几个月下来,我发现不是所有些孩子都合适学奥数。”
学奥数一年之后,张女性发现儿子起色不大。“这个时候有几个父母对我说某培训学校的某老师奥数教得好,非常有名。一般孩子进不了他的班,得考试。”为了让儿子更快地进步,张女性托人费了很大的劲把儿子整到了那位名师的班里。
可几个星期之后,张女性发现,儿子并不合适他的教学方法。看儿子学得吃力,张女性又把他转到另一个老师的班,但儿子依旧学得不愠不火。
张女性说,自己也曾由于儿子奥数学得不好发过脾气,但逼急了小丁会说:“你找奥数好的当儿子去!”
现在,在发现儿子“并非一块学奥数的料”后,张女性依旧让儿子在奥数的道路上走下去,张女性坦言,即便对升学没帮助了,也可训练儿子的数学思维。
教师:孩子玩不动奥数父母应去发现其他天分
针对张女性的想法,一名奥数领队老师表示:“我反对学奥数,但我很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玩奥数,对思维的提升的确是有帮助的。就好比大伙都要训练跑步训练身体,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参加针对奥运会的田径练习。”
对于数学智商优秀的孩子,解难点对他们是种“福利”,但对于其他孩子,可能就是痛苦。能玩得动奥数且乐意玩的,势必是有的天分和兴趣的孩子。
假如孩子没“玩奥数”的天分,父母也不必灰心气恼或刻意去适得其反,而应去积极地发现孩子在其它范围的天分。
据了解,此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成绩最好的约60名选手,将组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(IMO)。该竞赛的目的是发现并鼓励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。
国际奥数是小众的,最大的目的不是训练普通孩子的思维,而是选拔早期数学专业人才,向数学研究队伍输送。
正如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周青所言,竞赛本身是具备积极意义的,但社会不应把奥数当成升学的敲门砖甚至追名逐利的工具,“这次取消高考考试加分会让竞赛变得更健康。由于这会让一部分以功利为目的的奥数参与者自动离去,只有真的有天分和热爱奥数的学生才能留下。”
学生:解难点爱上奥数他由内向变得开朗活泼
田佳宝是巴蜀中学高中三年级的一名学生,从小就非常喜欢数学,在班上数学成绩也是排名前列。
“我喜欢解数学上有困难程度的题,每次花费精力解开一道难点,心里就非常高兴,充满了收获感。”田佳宝说,平常他比较内向,不喜欢一下课就跑跑跳跳,常常一个人静下心来做一做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,久而久之,慢慢就喜欢上了数学,所以高中一年级时,他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学习奥数。
“奥数上的每道题都不简单,足够我好好算一阵了,这正是我想要的。”田佳宝说,学习奥数不止是他学业上的功课,更是他日常要紧的喜好。
对于学习奥数,田佳宝说,即便解出了一道题,也要再花点时间把题再重新梳理一遍,弄懂其中的原理,做奥数题并非一味的依赖题海战术。
“奥数让我有了我们的兴趣,更让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。”田佳宝说,学习奥数的过程,不管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让他颇有收成。
“以前比较内向,不如何说话,朋友极少,学习奥数后,认识了一块学习奥数的很多朋友。”田佳宝感觉,平常和一块学习奥数的同学讨论交流,让他的性格特点渐渐开朗,有时还会由于题目的解法不一而与朋友们争得面红耳赤,但隔天大伙又会有说有笑,这类都是他宝贵的回忆。